查看原文
其他

第十四届园冶杯一等奖作品赏析丨千帆湖生,百行兴巷

协作社CDE 园冶杯组委会
2024-09-08
01前期分析

岳阳洞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毗邻岳阳楼,西临洞庭湖,是岳阳历史文化名城历史城区内最重要的历史文化街区。有效更新洞庭南路历史文化保护街区是联通山水,延续文化的关键。

但目前从宏观城市格局来看,传统城市结构被破坏,“一城”加“一市”的古城风貌不再。微观层面的街区内文物缺少保护,周边建筑群老旧,形象不佳。服务体系落后,交通缺乏合理布局,缺少各类配套服务场所。其区域优势没有发挥,商业价值没有开发。同时,文化风貌较为混乱,亟需保护和设计。

上位规划与历史街区格局发展

基于《岳阳总体城市设计纲要》中的“江湖胜境,天下岳阳”的城市设计愿景,本次城市设计通过对街区现状与规划的研究梳理,以凯文·林奇提出的城市意象五要素为分类依据总结城市问题:街区内路网存在结构性缺失,连续性弱且导致部分区域可达性差,还造成了较严重的停车问题。

在区域方面,街区内的居住区活力丧失,各肌理交错致使区域产生功能矛盾。在边界方面,街道建筑界面不连续,滨水界面则由于码头废弃且未改造修缮导致意向较差,北向硬边界更是阻碍了文化渗透与区域的南向发展。对于重要的巴陵广场、慈氏塔等节点和标志,存在着吸引力弱和未联动发展的问题。

五要素问题梳理

结合规划定位与问题导向,提出设计目标:在保证居民生活质量的基础上,通过挖掘历史街区自身内在潜力价值康续洞庭文化,并结合新时期洞庭南路街区发展趋势,赋予其新的功能与意义,打造生活性的历史民俗商业街区,使其重获生命活力,并结合滨水生态景色,疏通街区空间生态廊道,强化洞庭湖及岳阳楼在发展过程中的IP呈现。

场地周边分析图


02设计策略
明确设计目标后,我们提炼出设计的两大重点,一是“文化”、二是“空间”。洞庭南路因文化闻名,而目前面临着诸多的城市空间问题。良好的城市空间能促进文化的繁荣,文化又能反向滋养城市空间。因此,我们迁移应用了“文化生态位”这一理论。

在城市空间文化生态系统中,“文化生态位”是指城市空间在文化生态环境中所处的位置,它不仅在城市空间环境维度中占据位置,也是历史文化的产物。我们将生态学中的“斑块-基质-廊道”进行场地转译,在生活型历史街区的文化语境下,斑块是在空间表面上与周边环境基质不同的非线性的空间区域,是文化生态系统内部占主导地位的文化“物种”。廊道是文化空间中一种特殊的带形要素类型。在历史街区中可理解为不断重复的文化元素和信息符号 (如建筑类型、构件、装饰、色彩等)在空间中所形成的连续文化感知。基质则是指拥有相同或类似的空间肌理以及内在生态结构的面积较大的空间。

理念迁移

在理论迁移的基础上,我们将洞庭南路的空间要素进行归类整理。将文化特征显著的街道归为文化廊道,如代表茶馆文化的“茶巷子”、渔业文化的“鱼巷子”、会馆文化的“长郡巷”……识别各类肌理与文化片区,明晰了整个街区内的斑块、廊道与基质,将街区分为传统历史文化、市井商贸文化、宗教信仰文化以及工业发展文化四大基质。

文化生态位下的洞庭湖南路

由此,我们提出洞庭南路更新的综合性策略。一是培育文化优势种,创造多元共生聚点。从节点出发,重点塑造斑块与廊道的相交关系,强化街区文化生态特征,保障居民良好的人居环境。在此基础上,强化文化生态链,发展文化生态斑块。在城市文化斑块方面,利用空间组织修补残缺斑块,统一异质斑块,舒活粘滞斑块。最终,对于宏观的街区与城市的关系,以承续文化生态位,构建文化生态网络为目标。在存留整体格局的同时保持街区的边界开放,构建文化网络,形成特色街巷。

设计策略

我们还创设了由政府规范、社会推动与居民主导的运营机制,强化多元主体的更新流程和管理制度。

运营策略


03总体设计
1.总体规划分析
用地性质:遵循原场地用地性质的同时,在场地北侧规划大面积商业用地以纳入更多人群激活场地,并打造线性商业用地贯通场地的南北两侧,衔接重点文化地标。临湖规划绿地以及文化设施用地,打造滨水文化休闲区。

空间结构:空间的规划骨架呈四竖廊六横轴,竖向廊道依次湖岸景观廊、非物质文化廊、贸易集市廊和历史街区文化廊,并以连续的节点强调廊道性质。横向轴线以不同功能的节点衔接内向到外向滨水,激活场地。

建筑高度:整体建筑高度以历史街区的文化根基——慈氏塔为辐射核心,小直径范围内的高度最低,以突出慈氏塔的核心地位。之外的建筑主要考虑与慈氏塔的视线通廊,以它为核心,半径越大高度控制越低。

建筑更新:建筑更新依据原生建筑的质量、历史价值以及建筑功能,采取不同的更新方式,但主体采用微更新和改造的理念。场地西侧采用新建文化建筑来活化场地。

道路交通:基于原有交通线路,打造环形机动车道和四通八达的步道,主要强调场地中心的竖向市集贸易步道和岸线滨水绿色步道。

街道设计:街道设计目标为缓和机动车道的交通压力以及打造舒适安全的步道环境,采用了车道下沉、设置窄点、规划行人安全岛和人行架空天桥等。

总体规划分析

2.文化生态位策略的场地回应

对于文化生态位理论的实践应用,采用由宏观规划到中观街道建筑改造,在微观的建筑材料的调整、建筑立面的统一上进行理论的实践应用的逻辑顺序。

  • 宏观规划上——培育文化优势种,创造多元共生聚点。利用廊道+廊道、廊道+斑块以及斑块+斑块的手法激活场地文化属性。

  • 中观调整上——强化文化生态链,发展文化生态斑块。通过修补残缺斑块、统一异质斑块和舒活粘滞斑块的手法,强化历史街区的统一性、文化属性。

  • 微观设计上——承续文化生态位,构建文化生态网络。对街区内的历史材料、文化标志进行统一和强调,形成文化廊。

文化生态位策略的场地回应

3.文化生态位手法的具体体现

我们通过新建岳州扇馆节点以及周围新建的现代商业、零售与传统民俗、演艺功能建筑,形成多元文化共生点,培育文化优势种。

在长郡巷-游击巷包围的老旧传统居住区域,通过对既有建筑的保护、整治与更新分类梳理,舒活了长郡巷-游击巷老旧建筑群的粘滞斑块打通了百市街西侧的多处小巷,并产生了数个居民可日常活动的街角空间。

同时我们规划设计了慈氏文创园,在肌理梳理与传统建筑形式分析的基础上,以现代建筑学语汇转译传统形式,并且随着建筑功能作出变化,从而在筑牢文化底蕴的同时承续文化生态位。

文化生态位手法的具体体现

4.空间结构分析

根据前期空间结构的规划大纲,设计了符合功能性质的建筑、景观节点,同时由于节点在轴线上呈现了连续、变化、衔接的效果,竖向轴线的文化属性更加突出,横向轴线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序列,两者承接呼应,最终形成了洞庭南路历史文化生态网络,激发稳固了街区的文化属性。

空间结构分析

在空间的竖向设计当中,考虑到洞庭南路由滨水到内向街区的高差,以及滨水范围的防洪原则,湖岸文化建筑的设计中大多采用底层平面架空的手法,在提高滨湖建筑防洪功能的同时,能够让出首层公共活动空间。除此之外,利用场地的高差设计架空景观廊道以及多变的滨水步道,丰富空间体验,增加景观的层次,最终呈现具有良好体验感与游览感的文化街区。

5.运营策划设计——活动指南

通过查阅洞庭南路街区的历史变迁以及文化节点,我们设计了专属于洞庭南路历史街区的文化之旅,在多元文化编织的洞庭南路文化生态街区当中,每个季节、每条轴线都能有其特殊的文化活动展开,以此吸引更多的游客和人群、持续激活街区的文化系统,保证街区的长足发展。

运营策划设计——活动指南


04设计感悟
历史街区更新一直是城市设计所重点关注的问题,其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作为城市的宝贵精神财富应当被妥善留存。在前期研究中,我们抓住洞庭南路鲜明的文化特征,探寻其与空间结合的理论依据。有了文化生态位理论的指导,设计策略和手法几乎是在对问题本身的归纳总结中便迎刃而解。另外,由于设计任务书规定设计范围内拆除建筑面积不大于现状总建筑面积的35%,拆建比不宜大于2。因此我们摒弃了架空而不实的设计思路,采用微更新的设计策略,从对现状的剖析中抽丝剥茧出未来的蓝图。然而历史街区肌理繁琐复杂,我们不得不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比对与考证,来决定新旧空间形态的关系。最终,我们希望应用文化生态位理论的设计思路与手法为历史街区更新提供一定的参考,在文化与空间的互动中,赓续地域文脉,谱写城市新篇。

05作品信息
作品名称:千帆湖生,百行兴巷——基于文化生态位的洞庭南路历史街区更新设计
参赛作者:张戎 李裕萱
指导老师:孙亮
参赛院校: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报名号:URPKB202300014250

奖项:第十四届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城乡规划课程设计类一等奖  


06专家评语
《千帆湖生,百行兴巷——基于文化生态位的洞庭南路历史街区更新设计》关注湖南省岳阳市洞庭南路街区的历史文化断裂问题,指出一城一市的古城风貌已被破坏。借鉴凯文林奇的城市五要素理论,梳理该历史街区的各要素数据,详细分析了存在问题,提出了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挖掘街区潜力价值、延续洞庭民俗文化的设计目标。该设计方案引入生态学理论,分析了历史街区的用地性质、空间结构、高度控制、建筑更新、道路交通等方面,梳理出整个街区的空间层次,进行了表达充分的城市设计,并重点展现了慈氏塔的节点设计。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建筑系副主任 贡小雷


07作品展示


————END————



         


相关链接

第十四届园冶优秀组织奖已出炉,请查收!

第十四届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毕业设计荣誉奖名单

第十四届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课程设计获奖名单


参赛全攻略→第十四届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4月20日启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园冶杯组委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